有業配收入,但懂節制不追名牌、不亂買手搖飲料 酒窩J媽媽:不用避諱和孩子談家中支出

2019年11月,就讀國二的酒窩J,用媽媽幫他存的業配收入,買入股神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克夏」B股,1股217美元,分2次共買進4股。酒窩J有很好的金錢觀念,花錢懂得節制,會量入為出,而這些,媽媽厥功甚偉。

頭頂捲髮、右嘴角有梨渦,少年網紅「酒窩J」外表的辨識度很高。2018年2月上傳了和母親共同創作的影片「我那沒有零用錢的小學生活」,引起熱烈的迴響,迄今點閱率破258萬。

有人認為,酒窩J媽媽未免過於和兒子計較金錢。而她之所以有計畫的教孩子金錢觀,和她的成長經驗有很大的關係,「要是沒教好金錢觀念,那才真的是害了孩子。」

 

家庭經濟不穩定,連孩子的壓力都大

酒窩J媽媽的父親從事音樂演奏工作,曾是台視大樂隊的指揮、和白嘉莉合作「群星會」節目,後來在夜總會工作,只要沒工作就沒有收入。

酒窩J媽媽的母親是家庭主婦,完全不會理財、沒有預算概念,有錢就去買珠寶首飾等奢侈品,沒錢就拿去當鋪典當。她約莫12、13歲時,有一次媽媽忘了鎖抽屜,她無意間看到裡面全是當票和借據,當下內心震撼不已。媽媽也曾欠卡債,借6萬沒多久就爆增到10萬,也讓她大受衝擊,「為什麼卡債會長得那麼快?」

酒窩J媽媽說,因為沒錢,所以家裡的氣氛很不好,她身為家中老大,常覺得壓力很大、很憂慮。等到自己當了媽媽,一心想培養孩子從小對金錢有正確的觀念。

 

小學給「早餐補助費」和「平安管理費」

酒窩J媽媽並未給孩子零用錢。酒窩J小學低年級時,鉛筆盒有10元的「緊急電話費」,不可以亂花。中年級開始有「早餐補助費」,每天10元,如果在家裡吃飽,就可以存下來。高年級起,要去接低年級的妹妹,每次10元、是「平安管理費」。總計,中、高年級一週5天約可領90元。

如果在外吃早餐,只要拿回來的發票明細有牛奶或豆漿,媽媽就全額補助費用,這叫「鈣質補助費」。酒窩J媽媽的解釋,之所以設計這套「補助」計畫,是擔心兒子把早餐錢拿去轉扭蛋或夾娃娃。且當時酒窩J個兒矮,怕他每天喝奶茶,「拿發票來報銷,就可以知道小孩買什麼。」

 

懂得比價和控制消費

酒窩J升上國二以後,媽媽給的錢改採「預算制」,含早餐在內每週有200元,同樣的,如果早餐在家裡吃就可以省下錢。酒窩J媽媽的坦承,在台北市,這樣的金額其實「很ㄍㄧㄥ」。酒窩J搭公車上、下課,每週算好搭車次數、儲值144元,如果爸爸去接他下課,那趟的車資就可以省下來。

至於其他的「收入」來源,如果段考考得好,補習班會發獎學金,酒窩J最多領過近1000元;有時候幫阿嬤跑腿買東西,阿嬤也會把找的零錢給他。

比起同學一週零用錢動輒一、兩千元,酒窩J有時會跟媽媽喊窮。但酒窩J媽媽觀察,他有很好的金錢觀念,花錢懂得節制,會量入為出。

像同學常相揪買手搖飲或是去便利商店買東西,他會說「不行,我錢不夠」。酒窩J善於比價,放學後如果想喝飲料或吃零食,他會特別跑到大賣場或生活百貨店買,什麼東西在哪家店最便宜,瞭若指掌。

 

對物價及家計支出很有概念

問酒窩J為什麼對物價這麼清楚?原來媽媽買東西常帶他一起去,酒窩J媽媽笑說:「我需要有人幫我扛東西啊。」酒窩J連什麼魚比較貴都一清二楚,隨口舉例石斑、馬頭魚、黃魚等。因為他要拍少年料理影片,媽媽會叮嚀:「那個魚很貴,你要好好煮,不然魚會毀了。」

酒窩J之所以有良好的金錢觀念,媽媽厥功甚偉。她從不避諱讓孩子知道家裡有哪些支出,像是爺爺中風、需要請外籍看護;最近家裡18歲老狗生病了,要包尿布,開銷比較大;繳稅和繳保險費的那個月,酒窩J媽媽也會喊「這個月比較窮」。

酒窩J媽媽認為,酒窩J的物欲不高,衣服和鞋子不會和人比炫。文具和鞋子等用品,酒窩J媽媽提供的是基本的「需要」,鞋子到Outlet或好市多買,價位約1000~2000元;筆用的是有品牌的,沒水了就補充筆芯。

 

投資理財的心態要正確

酒窩J媽媽非常在乎孩子的金錢價值觀是否正確。酒窩J小一時,有同學請他一個銅鑼燒,後來另一個同學肚子餓,他就把銅鑼燒10元賣給同學。酒窩J媽媽知道以後非常生氣,讓他隔天把錢退給同學。

雖然酒窩J有點商業頭腦,但酒窩J媽媽說,她不希望孩子有貪念,或是以為錢會從天上掉下來。為此還叫酒窩J寫了一篇反省日記。

就讀國二的酒窩J,發現股神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投資報酬率超過10%,於是跟媽媽說想買這支股票。2019年11月,酒窩J用媽媽幫他存的業配收入,買波克夏B股,1股217美元,分2次共買進4股。

雖然人生第一次買股票,就遇到新冠疫情大跌,酒窩J笑說:「沒關係,我年輕,可以放個10年、長期投資,現在賠沒關係。」

 

 

酒窩J小檔案

年紀:14歲,就讀國二
零用錢:每週200元,為預算制
投資經歷:2019年11月分批買進美股「波克夏B股」4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52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