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選校〉公校或私校?國中選校6大評估重點

孩子即將升上國中,該選擇念公校或私校?《未來Family》採訪心理專家、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的深度觀察與經驗,提供6大評估重點。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台灣爸媽為了孩子的教育進行島內遷徙的故事。最近聽到一個例子,在宜蘭執業的醫師將小孩送到台北念明星私立國中,考量兩地往返奔波太辛苦,乾脆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小孩更能專心念書。

據教育部統計,國中就讀私中的人數比率,10年來從10%增加到108學年度的13.9%。最近得冠的是雲林縣,高達29.4%;六都中的前三名則是台南市、台北市及台中市,分別占19.3%、17.2%及17%。

 

不管公校或私校,小孩的特質更重要

每年2、3月,國內私立國中開始陸續招生。以台北市傳統的明星私中為例,因為僧多粥少,錄取率僅約10~20%,競爭十分激烈。有家長為了通過考試送小孩去補習,也有家長讓小孩報考2~3所學校,順便測驗孩子的程度。

不容諱言的是,因為對新課綱感到擔心、不了解,打聽私校的家長變多了。6年一貫的私立中學,可以幫助孩子的學習「無縫接軌」,讓部分家長感到更加「安心」。

另一方面,有些新北市的家長會把孩子送到台北市的學校就讀,通常鎖定交通方便、升學口碑佳的公立明星國中。諮商心理師黃心怡提醒,不管選擇公校或私校,「比起學校有沒有名氣、升學率好不好,小孩的特質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指出,從國小進到國中,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產生很大的變化,需要探索自己、體會挫敗,並慢慢長出自己的模樣。臺灣實驗教育聯盟理事長、道禾實驗教育創辦人曾國俊更強調:「不管108或118課綱,所有的教育都應致力於發現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天賦自由。」

孩子即將升上國中,該選擇念公校或私校?《未來Family》採訪心理專家、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們的深度觀察與經驗,提供以下6大評估重點:

1. 拚升學或注重探索發展

隨著新課綱實施,賦予學校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公、私立國中的學習圖像也會逐漸變得不一樣。台北市私立靜心高中校長唐尚智談到,未來的人才不是靠考試而已,「不管公、私校,比的是辦學特色,只要把教育辦好,升學率是附加價值。」

對家長來說,選擇學校,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對子女教育的期待。一般而言,私立國中重視升學表現,課業繁重、考試多、壓力大;公立國中提供小孩較多的自主時間、多元的學習;華德福、蒙特梭利等實驗教育,更注重順應小孩的自然發展,在學科上的進度及練習會比學制內少。

2. 家長易焦慮或有安全感

黃心怡指出,念公立國中的小孩擁有自主的時間比較多,譬如從4點下課到6點,可能跟同學約吃飯、打球或打電動等,有助於自主管理及人際互動的練習,同時也考驗親子之間的信任。有的父母認為小孩去打球很好,可以跟同學建立關係;有的會覺得放學沒事盡量不要留校,安全感是不一樣的。

「選學校,不只是針對小孩的需求,大人也要評估自己的焦慮與安全感,」黃心怡建議,倘若父母容易感到焦慮、安全感不太夠,認為小孩的所有時間都應該有大人在旁邊,會比較適合選擇私校,因為涵蓋的時間相對是比較長的。

3. 小孩的抗壓性與自律力

小孩的個性特質也是選校的一大考量。臨床心理師張黛眉談到,抗壓性高、學習能力不錯的孩子,較能適應私校的課業壓力;自律較差、自我要求寬鬆,但學習能力不錯的孩子,容易在私校的管理下,提高自律性。

黃心怡認為,如果小孩比較自律、學習成就感也較正面,學區內的公校是優先選擇;如果小孩的特質是好勝心強、不喜歡人際、成就動機高,也許較適合私校。

4. 建立「自我價值」很重要

「國中時期,開始進入長出自我意識的階段,是探索、發展的重要時期,」宜蘭縣人文國民中小學教師樊琦強調,父母和老師的正向教導是重要的模組,讓孩子具有「我能感」,對自己抱持肯定的看法,是重要的事。

黃心怡分享,她看到台北市很多消極被動的孩子,環境是好的,但沒有學習動機,經常是三十幾名,很用力也沒用,乾脆不要用力,內在常常處在這樣的狀態。「如果父母堅持孩子必須進入某個學校,就像擁有名牌一樣,但孩子的成績表現不是在前半段,反而會錯過發展更多元能力的可能性,」她分析。

「小孩即使考上私立國中,卻一直處在高壓地區的後段班、學習低成就的狀態,其實會耗損自我價值的建構,更不容易在考試上有成就動機,」黃心怡說。

5. 同儕和人際關係的影響

國內外研究顯示,國中階段是孩子最容易開始出現行為問題的高危險期,同儕與人際關係的影響十分重要。

公校宛如小型社會,有家長希望小孩藉此磨練社交能力;也有家長因為附近公校風評不佳,選擇學生家庭背景相對單純且整齊的私校。

黃心怡指出,選擇公校最大的風險,是孩子會接觸什麼樣的人。不同區域的家長屬性不一樣,孩子的氣質也會不一樣。不妨利用放學時間,在學校附近的公車站牌或便利商店就近觀察。

6. 家庭的經濟及生活狀況

一般公立國中每學期的學費、餐費、班費、課輔費等,加起來大概不超過1萬元;私立國中每學期的學費、餐費、交通費、教材課程費等,可能從5萬元到10多萬元不等。選學校時,當然要考量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否可以負擔得起。此外,私校的孩子可能容易表現出優越感,以及對物質的重視。「國中是愛比較的年紀,從公立小學考進私立國中,小孩需要適應的事比想像中多,」黃心怡說,有家長想把小孩從私校轉出來,因球鞋都要近萬元才看得上,變得奢華、愛比較。

家長要幫小孩選擇適合的學習環境,因為除了家庭外,他們有大量時間都浸淫在學校環境,對於知識學習及人格養成有重大影響,選擇不可不慎。

家長現身說法

1. 選公校,不主動幫小孩過濾人際關係

曾擔任財經記者的Ann,對小孩教育的看法很清晰。注重課業、多元興趣探索的均衡發展,以及不主動幫小孩過濾人際關係,是她和先生決定讓女兒念公立國中的最大原因。

「我們希望女兒透過不同的碰撞經驗,快點認識自己,」Ann做了有趣的比喻,就像打流感疫苗一樣,公立國中是真實社會的縮影,較能測出小孩的適應力,並培養應有的免疫力。

Ann談到,除非小孩在體制內教育有狀況,譬如適應不良、遇到不適任的老師,需要時再做調整。她開心的分享,女兒遇到不錯的導師,不以課業為唯一,而且帶班帶得很好。

2. 擇私校,因為同儕及讀書環境很重要

全職媽媽陳意方育有二子一女,全都從公立小學考進私立國中,主要因為觀察到學區內的公立國中學生素質不佳,但國中階段的同儕及讀書環境很重要。

從事資訊業的爸爸Barkley,也選擇讓兩個兒子念私立小學及國中,不但解決課後安親的困擾,學校豐富多元的課程活動也很吸引孩子。他說,兄弟倆都很喜歡上學,因為可以學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在追求升學表現之外,不同的私校在辦學上其實有很大的差異。Barkley分享,小孩念的私校有自主學習課程,通常是討論小論文或練習合唱、國標舞、機器人等校隊。還有數理、英語菁英班,會進行更多延伸學習,例如國中有英語辯論、英語戲劇表演及模擬聯合國等選修課程。

3. 透過實驗教育,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在科技公司任職的Tina育有二子,對教育的期望是不要太填鴨,有主題教學和動手實作的機會。面對小孩不同的獨特性,也安排不同的學習環境。

Tina談到,大兒子有ADHD、亞斯特質,從小喜歡程式設計,小六到國中轉讀「無界塾」(體制外實驗教育),高中則進入台北市運算思維實驗教育機構。在無界塾,她看到孩子的多樣性、自主學習的重要,運算思維實驗教育則有助於培養專才。

另一方面,小兒子個性活潑好動,擅長游泳、田徑等各項運動,曾攀登雪山、鐵馬環島、泳渡日月潭等,因而選擇就讀台北市芳和實驗國中,可以挑戰戶外探索冒險課程,包括登山、自行車與獨木舟等。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