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課程介紹田口品質工程法(Taguchi method),探討參數與製造容差對性能品質的影響,並以實驗計畫方式應用於參數最佳化設計。田口方法為業界常採用作為設計或製程品質改善的實驗設計方法,本課程將包括因子實驗計畫實務、訊噪比品質指標的估計、穩健參數最佳化流程與變異數模型分析,並輔以案例分析說明田口品質工程法的實務應用。
課程目標
學員能瞭解如何應用田口品質工程法進行實驗設計規劃與參數設計,掌握基本統計數據分析,實驗計畫、平均數分析、變異數分析,並能以MS EXCEL規劃實驗數據的分析,應用於相關專題研究的品質設計最佳化。
授課教師
教師姓名:余志成
教師簡介:
- 余志成教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機電工程系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
- 1994年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博士後,曾任工研院機械所研究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等職。自2002年起任教於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18年整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2019年改名機電工程系。曾任系主任、學術及國際交流組長、研發處處長,及美國史丹佛大學機械系客座教授。
- 主要教授課程包括「實驗設計與品質工程、產品創新與同步設計、創新工程設計、微機電系統導論、材料力學、機械製圖」等,並致力推動創意與創新教學,多次獲得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傑出教學獎」及2019 IEET中華工程教育協會教學傑出獎之殊榮。
- 研究領域包括導光元件設計與製造、家用服務型機器人、同步工程設計、智慧品質最佳化設計、壓電薄膜微感測器等。
課程進度表
第1週:品質工程簡介
第2週:如何以統計進行品質管制?
第3週:如何更合理的度量品質?
第4週:以直交表實驗進行參數設計
第5週:望小型參數設計的案例
第6週:交叉陣列實驗設計與二階段最佳化
第7週:實驗設計的驗證
第8週:交互作用分析
第9週:考量交互作用的實驗計畫
第10週:變異數分析
第11週:案例演練直播
上課形式
- 每週課程影片配合單元測驗與週主題選擇題測驗
- 期中與期末討論新增線上直播模式,與學員即時互動討論與即時解惑,提高臨場參與感、增加學習興趣。。
- 期末將以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方式,讓學員自行選擇應用主題相關文獻,利用所學方法與流程,自行進行實驗設計與參數分析,進行品質最佳化與文獻結果比對,並將配合同儕互評方式,以期培養學員做中學與實際方法應用能力。
評分標準
一、形成性測驗:35%
單元影片測驗:15%
週主題測驗(共10週):20%
二、專題作業:10%
三、總結性測驗:55%
總結測驗1 (主題01-06):25%
總結測驗2 (主題07-10):30%
通過標準
課程及格標準:70滿分:100分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非常基礎的統計概念、基本MS Excel操作
建議參考書目
- 品質工程:線外方法與應用,蘇朝墩著,前程文化,2013
- Engineering Methods for Robust Product Design, W.Y. Fowlkes and C.M. Creveling, Addison Wesley,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