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出輸送帶|失陪了,師培生

一個「師培出走生」的心情轉折

Judy Tsai
5 min readMar 20, 2020

如果「勇敢」可以被測量,人的一生平均而言,究竟是越活越怯懦,還是越活越勇敢?

大四下的現在回頭望,如果要為我大學四年下一個註解,我希望是後者。

當考試機器開始獨立思考

一路上乖乖讀書、認真補習,在補習班號稱「寫考卷機器人」的我,曾熟練到一張考卷十分鐘就寫完,若是文科,光看題目前五個字我就知道答案,老師還破例讓我提早回家,因為我一下就把那天的進度寫完又訂正完,沒事做了。那時候,我以為這樣就是成功。

直到學測完填志願時,因為成績不甚理想又不願考指考,種種糾結之下填了曾向母親一口回絕的師大教育,一心想著之後要輔雙心輔系,完成一直想唸心理輔導的願望。

果然世上唯一不變的是無常。輔雙與轉系相繼失敗的我被迫開始思考,從「待在教育系能做什麼?」、「自己還能去哪裡?」、到「自己到底想去哪裡?」。我總覺世上似乎存在某些比當老師更讓我感興趣的事物,便展開一場長途追尋。我參加了很多很多活動、利用了很多校內外資源,一起辦了 TEDxNTNU 、擔任學會會長轟轟烈烈跑了一年社團、又陸續參與了七次海外活動、三種不同的服務隊,或曾為了廣泛累積能力、或曾為了探求服務定義。殊不知,接觸了很多事物後反而更迷惘,但又無法讓自己停下腳步,因為身邊的人似乎都在前進,世界那麼競爭,就算對未來沒有方向,至少也要「看起來」很努力。

那個我們不敢面對的問題

一路上奮力地讓自己過得充實,好向親友交代,然而深知心中有個難題始終未解,既難以面對、又不知如何面對,於是始終只能且戰且走地搪塞:

「你,要當老師嗎?」

師大學生每次過年都逃不了這題來自親友的關切,這句話更榮登「如何一句話惹毛教育系」的榜首。其實,這股怒氣從來不是來自親友,而是整個社會。不是我們那麼不想當老師啊,可是老師缺額就是那麼少,每逢聽聞學長姐連考好幾年教甄也不知何時才能上榜,都令人卻步。

「可是讀師大沒有修教育學程的話,還能有什麼優勢?更何況讀到師大教育系了,再努力一點就能把教師證拿到,放棄不是很可惜?」

跟大家一樣最簡單,乖乖當個輸送帶上的產品,一路申請教程、輔雙、考教檢、畢業、然後實習準沒錯。反正如果做了什麼決定而後悔,你還可以說「反正也不是只有我這樣」作為失敗的藉口,也不會有人苛責你;但你如果勇於與眾不同,遇到一些挫折時,還得承擔被人落井下石的風險:「早知道就跟大家一樣就好」。本著這種心態,我也跟別人一樣修了教程,又把輔系、學程全部申請一遍,每個學期至少二十五學分,外加社團、活動,忙到有時迷失自己,搞不清事情先後順序,生活品質變得很糟,情緒被壓到最下面,過著如機器人般執行任務的日子。儘管旁人總誇我生活充實、很會找資源,內心的不安卻無法靠岸,仍然咬牙前進,只因深怕到頭來一無所有。

一通當頭棒喝的電話:你想成為誰?

一方面參加各種活動積極探索自我、一方面又死守教育學程,將之視為底牌的我,到了大四終於也面臨抉擇,發現自己要是再腳踏兩條船,什麼都想要,最後很可能兩邊都顧不好。在那段忐忑的時期,我向很多人諮詢,原本被教授的建議說服,還是努力把教程修完,拿到那張教師證,當作給自己大學四年的交代。然而,不久後卻有了戲劇性的轉折。

2019 年底我參加了一個講座,那天邀請了幾位頗具聲望的體制外教育組織夥伴來分享自己對理想工作的想法。當時我就很好奇同樣是教育界人士,如果是這些勇於創新的青年講者,會如何看待我正處的情況?講座後我鼓起勇氣私訊了某位講者,我們便意外地展開了長達四十分鐘的談話。

電話中他抽絲剝繭地叩問「你希望自己未來的工作有什麼價值?」、「有哪些工作能夠達到這些價值?」、「你希望影響的對象是什麼年紀?」⋯⋯。就像西洋教育史課認識的蘇格拉底一樣,在詢問過程中從背後推著我一步步直視自己因為種種因素始終沒去釐清的問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想實踐的價值並非只有體制內教師能達成,而且自己喜歡互動的對象也不僅限於小孩,也可以是大人。我們也談及了社會期待的影響,他建議我思考倘若不受社會期待影響,我會選擇什麼樣的職涯,又語重心長地和我說:

「你已經大四了,沒剩多少時間可以勇敢了。」

「如果到了三十歲才決定跨領域,容易嗎?」

雖然他只是照著我回答的脈絡追問,問題聽起來都很單純,我卻回答地有些吃力,因為才發現好多問題竟然都是初次思考,難以在短時間內整理好思緒。一題接著一題,心中的答案逐漸清晰,心情也逐漸沉重。彷彿是花費三年一手搭建的橋樑半途停工,宣告從此到不了另一邊,卻也慶幸自己終究下了這個決策,因為對面大霧重重、混沌朦朧,也許有比我更好、更適合的建築師能勝任這個浩大工程。

放棄教程,本案定讞。教師證不是我大學四年要的交代,勇氣才是。

「不要再想成為別人了,不管多少個十年後,你想成為的,始終還是你自己。」

對不起,逐漸遠去的風景

後來某次從師大回公館的公車上,我坐在背對車頭靠窗的位置,望著那倒背如流、逐漸遠去的景色,初次意識到這輛車是真的越開越遠了。再看向那些日日重複、平凡無奇的路口,我竟開始好奇每個轉彎處後面是什麼風景,心中好像被放了一把火,蔓延朦朧的渴望,凡燒過的地方,都不能再重來。

想著想著,腦海突然浮現「對不起」三個字,不知道對象是父母、老師、社會期待,還是那個最赤裸的自己。

有點受傷,有點愧疚,卻也從來不曾如此帶點傷懷的溫柔堅決。想起大一時早就意識到的孤獨本質,又忽地感到舒坦又悵然。決定道別教程路上的同溫層朋友們,踏上那條未竟之路,也許這種感覺就是所謂的出走。

十年後自己會變成的模樣,是一路上踏出的腳印串連指向的背影,而那條路或寬或窄,其上有沒有青青草地,都一定、一定要因為有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好,才不會愧對那些愛我、信任我、支持我的人,以及我自己。

*特別感謝這段日子以來給過我職涯建議/陪伴、傾聽我的人們
Photo by Noah Silliman on Unsplash

--

--

Judy Tsai

iOS developer。大學讀教育、畢業後做過行銷工作,再轉職為工程師。文科的心、理科的腦,相信人生有無限可能,謹慎做出大膽的決定。Email:sonic877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