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教授蘇文鈺:單靠學測,永遠無法解決教育與選才問題

我是個很傳統的人,認為很多事必須透過動手來學習,有鑒於過去10年的觀察,學生的思考過程往往不夠縝密,也不易發現自己的錯誤在哪裡,這個病因也許更早就種下了,我自己在教自己的孩子數學時,也發現如此,在國中會考階段有非選擇題,不知道為何在大學學測卻取消了。...

▲ 《親子天下》資料照片

▲ 《親子天下》資料照片

109學年度大學學測數學滿級分人數達1萬4千多人,創史上記錄,也是去年的兩倍,引發大學端認為命題缺乏鑑別度,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也因此請辭。成功大學資訊系教授蘇文鈺如此分析這件事。

我同意清大劉奕汶教授的意見,今年的數學學測出得還不錯,如果國中開始有好好唸數學,應該都可以考得不錯,從結果來看,台灣的學生解題能力算是好的,如果學測的基本思維是門檻概念,我也覺得沒問題,但是如果要用競爭概念來看,確實會造成所謂的鑑別度不足的困擾。

我是個很傳統的人,認為很多事必須透過動手來學習,有鑒於過去10年的觀察,學生的思考過程往往不夠縝密,也不易發現自己的錯誤在哪裡,這個病因也許更早就種下了,我自己在教自己的孩子數學時,也發現如此,在國中會考階段有非選擇題,不知道為何在大學學測卻取消了。

你想上的校系,要什麼樣的人才?

過去數10年,我們的考試多是以競爭思維行之,所以學生會很在乎那1、2分的差異,家長與學生習慣了這種方式,當出題以門檻概念為主時,難怪會造成質疑。我比較好奇的是,大學端的老師是用什麼觀點來看這件事? 我覺得對一門科目有基礎了解就足夠了,如果這門科目的學問以後會被用到,那麼就會有重覆學習的機會,也就越來越清楚了。

以微積分來說,後續遇到工程數學,機率統計,訊號與系統,電磁學,高等微積分等等時都會再用到,印象就會愈來愈深刻。如果基礎是80分,那麼要考90就要多費一點力氣了,如果是競爭型的考試方式,大家都要拚100分,那麼要多花好多倍的時間來練習,尤其是學測這類的考試解題速度要快,那麼更是要花時間練習,一個人的時間有限,學習其他事物的時間就少了。每天都花這麼多時間在學科題目練習上,難怪進了大學後會迷惘。

前面說過,大學端假如在乎這點,也就是採用的是競爭性思維,也就是他們想要的是100分的學生,那麼以目前學測採級分制,採計4科,甚至以後還有學習歷程要採計,應該在第一時間無法取到這類的學生,所以大學就會自辦測驗了。

我想家長與學生可以到各大學的網站上去看看,哪些大學採用的是競爭性思維,哪些大學採用的是門檻式思維,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孩子該怎麼應付下一階段的考驗了。 單靠學測,永遠不可能解決教育與選才問題,大學的教育也不可能解決每一種人的學習問題,學生永遠需要看遠一點,決定自己要採取的策略才是。

延伸閱讀

Alvin W. Y. Su(蘇文鈺) Alvin W. Y. Su(蘇文鈺)

成大資訊工程系

教孩子用程式打造幸福的世界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