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IMF總裁警告全球經濟尚未脫離困境,第二波疫情或帶來更多破壞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最新發言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活動前所未有的下滑後,目前正在回升。但第二波疫情可能造成更多的破壞。

她在週六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總裁線上會議前的博客貼文中寫道,控制疫情和減輕經濟衝擊行動的財政成本,推高原本就已經很高的債務水準,但現在就開始撤掉必要的安全網還太早。「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境。」

IMF 6月進一步調降2020年全球經濟產出預期,預測將萎縮4.9%,且2021年經濟復甦將遜於預期。

格奧爾基耶娃提到,G20及其他國家規模11兆美元的財政舉措,以及大規模央行流動性挹注,為全球經濟提供支撐。「即使如此,仍潛在諸多危機,包括出現新一波的重大感染、資產估值過度、大宗商品價格震盪、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政治情勢不穩。一些國家3月與4月減少的工作機會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的新增總數,其中有很多崗位不會再恢復。失業、破產與行業重組可能給金融業帶來重大挑戰,包括金融機構與投資者的信貸損失。」

她指出,主要央行繼續協調以及國際金融機構提供支持,對於確保穩定性而言至關重要。監管方面也應該支持資金的靈活運用,持續為企業提供信貸額度。「在產出缺口明顯且通脹低於目標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維持寬鬆,許多國家在這場危機中都是如此。」

IMF在給20國集團(G20)的報告中警告,保護主義抬頭與貿易緊張關係重燃,給復甦帶來威脅。經濟復甦疲弱本身會增通脹下降(disinflation或反通貨膨脹)以及利率長期徘徊在低點的可能性,這或將損害到債務的可持續性與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