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奧斯定教堂建築特色
澳門雜誌
131期
  • 奧斯定教堂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

  • 聖奧斯定教堂建築特色

  • 今天的奧斯定教堂正立面

  • 苦難善耶穌像安奉在主教座堂裡,讓教友敬禮和禱告,準備巡遊。

  • 教堂內的奧斯定教會標誌

  • 主祭壇設在中廳的終端,以巴洛克風格作裝飾。

  • 聖奧斯定教堂1874年前的巴洛克風格外貌

  • 錢納利筆下的聖奧斯定教堂及修院通往龍嵩正街的石階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聖奧斯定教堂建築特色
聖奧斯定教堂建築特色

世遺澳門歷史城區是19世紀以前葡萄牙人稱為「天主聖名之城」的核心部份,區內分佈着由不同教會組織興建的建築物。位於崗頂的聖奧斯定教堂,16世紀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創建。究竟這座華人俗稱「龍嵩廟」的天主教教堂,從建築藝術角度來看具有甚麼特色?

巴洛克式建築毀於風災

今天我們見到的聖奧斯定教堂是1874年遭風災毀壞後,經過重修而成的規模。早期的教堂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如果細心觀察,在現有的古典復興式教堂正立面,仍能看到重修前巴洛克式的飾線設計。

聖奧斯定教堂1874年前的巴洛克風格外貌
聖奧斯定教堂1874年前的巴洛克風格外貌

要瞭解該教堂此前的樣貌,可參考英國畫家錢納利(1825年開始居澳,1852年在澳門逝世)描繪該巴洛克風格教堂的作品。

從其畫作中可見,當時教堂的立面頂部略呈三角形,邊上飾有多組S型帶螺旋紋的巴洛克風格卷渦形簷飾,立面中央上部設有拱形壁龕,其兩側設有拱窗,壁龕下開有3個矩形窗,均帶有巴洛克飾線,其中位於中央的窗戶最大。其下是入口大門及兩旁側窗,門窗框均採用花崗石砌築,帶巴洛克風格,入口兩側還飾有兩對塔司干式雙柱。

錢納利筆下的聖奧斯定教堂及修院通往龍嵩正街的石階
錢納利筆下的聖奧斯定教堂及修院通往龍嵩正街的石階

現時教堂的立面簡樸,總高約17米,採用古典復興式構圖。入口建有石製雙柱,牆轉角有隅石,外牆面為黃色粉刷牆,窗框帶有卷渦形裝飾和白色線腳。頂部是三角形山花,中間的神龕供奉聖母像。

以錢納利描繪的立面與現有立面作比較,可見現有立面上部被古典復興風格的三角形山花取代,立面兩側也改為古典復興的壁柱,然而,壁龕、帶巴洛克風格的窗戶、入口門框及石柱仍然完好留存,見證着立面設計的改變。

整座教堂坐北朝南,後部有鐘樓,教堂東側原建有修院建築物,19世紀時被拆建為軍營,20世紀初建成「花之別墅」(Vila da Flora),現時該樓宇為耶穌會會院。

今天的奧斯定教堂正立面
今天的奧斯定教堂正立面

19世紀木屋架猶存

至於內部設計,教堂正廳為一層,入口帶有夾層,上方設唱詩席。教堂內部結構與玫瑰堂類似,採用巴斯利卡式教堂空間佈局,由兩排柱子將空間一分為三,其中中廳寬7米,兩個側廊寬4米,長度均為30米。中廳與兩側廊地面鋪砌水泥花地磚,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澳門西式建築中常用的鋪地材料,但該教堂地磚的圖案較為特別。

教堂內部建有木吊頂,其中,兩側廊為木拱吊頂,中廳則為平吊頂。兩側廊設有4個小祭壇和1個八角形的木製講壇,其中2個拱形壁龕的小祭壇是巴洛克風格,另外2個帶三角形山花的是古典復興風格。

主祭壇設在中廳的終端,以巴洛克風格作裝飾。
主祭壇設在中廳的終端,以巴洛克風格作裝飾。

主祭壇設在中廳的終端,建有寬闊而深遠的主祭室(長20米、寬11米、高12米),祭壇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裝飾為巴洛克風格,表面飾水磨石,地板鋪設馬賽克。主祭壇供奉「苦難耶穌像」,其背後是耶穌受難所在的聖山形象。

教堂中廳與主祭室之間的大圓拱上方,有一個帶雙頭鷹的徽章,是奧斯定會的會徽。順便一提,市政署大樓地面層入口大廳的牆壁上,也鑲嵌着兩塊刻有奧斯定會徽的石刻,其上刻有雙頭鷹、聖經、插着箭並帶火焰的心,象徵該修會的格言:「一心一意向天主(Anima una e cor unum in Deum)」。該兩石刻是從已拆的建築中收集移放於此的。

奧斯定教堂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
奧斯定教堂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

教堂屋頂採用斜坡瓦砌屋頂,教堂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值得一提的是,該教堂屋頂內仍保留着19世紀的木屋架,以筆者所知,其與崗頂劇院原有木屋架的設計近似,可惜後者在1990年代的重建中被更換為金屬桁架。

最後簡單介紹崗頂前地的改變,據錢納利的繪畫及1838年完成的澳門城市圖,在崗頂劇院興建之前,聖奧斯定教堂修院旁邊建有一段大型戶外石階梯通往龍嵩正街,該階梯在劇院建造時被改為斜坡馬路,其開路的年份仍刻在路旁的圍欄石上。

聖奧斯定教堂除了是世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座紀念物,亦是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的載體。該教堂見證着奧斯定會在澳門的歷史,亦見證了一座巴洛克式教堂及修院在時代的流轉中的改變。

教堂內的奧斯定教會標誌
教堂內的奧斯定教會標誌

延伸閱讀

耶穌聖像出遊逾300年歷史

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是澳門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俗稱「出大耶穌」的耶穌聖像出遊是天主教「苦難善耶穌九日敬禮」的一部份,於每年四旬期的首個禮拜六及禮拜日進行。

苦難善耶穌像安奉在主教座堂裡,讓教友敬禮和禱告,準備巡遊。
苦難善耶穌像安奉在主教座堂裡,讓教友敬禮和禱告,準備巡遊。

澳門的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可上溯至1708年,是極具地方特色及代表性的宗教盛事。出遊隊伍主要由澳門教區主教、神職人員和本地及海內外的教友組成,以「拜苦路」的方式進行來象徵聖經中耶穌受難的經過,而警察樂隊亦會沿途演奏哀歌。該聖像出遊分兩天進行,首日自聖奧斯定教堂出發前往主教座堂,翌日返回。回程時會有扮演聖婦維洛尼加的女子在沿途所設的「苦路處」獨唱哀歌,並由神父領禱及眾教友答唱。耶穌聖像出遊是與澳門歷史城區相關的一項重要的宗教活動。

作者介紹

呂澤強

生於澳門,畢業於葡萄牙里斯本建築學院,其後於法國巴黎夏約高等設計研究中心進修,為首位取得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的華人建築師。

文:呂澤強  圖:陳思禮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